“礼”,自孔老夫子提出来以后,已传承2500余年。“礼”文化的内涵,自然非“礼仪”莫属。然而,脱离了“礼品”的“礼仪”,又是不被认可的真正“有礼”。俗话说“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”,正说明“情意之重”的表现,恰恰离不开哪怕是“鹅毛”这样的“轻礼”来传载。
《红楼梦》中,薛宝钗和林黛玉都是宝二奶奶的候选人。先入贾府的林黛玉有两个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:有贾母为后盾;是贾宝玉的心上人。在那个婚配讲究“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”的时代,第一条是成败的关键。那么对于薛宝钗来说,如何能获得贾母的欢心呢?很显然,薛宝钗要做到上讨贾母本人欢心,下获舆论支持,让贾母的“弃林选薛”既心甘情愿又众望所归。
在这条“二选一”的竞选路上,精通“礼”之道的薛宝钗开始充分寻找并利用了每一个机会从上到下“适时送礼”,来增强决胜筹码。
借花献佛表心意,投贾母喜好
贾府中,贾母无疑是最大的董事长。薛宝钗来了后,因其表现不俗,得到了贾母的赏识。于是,在薛宝钗十五岁生日时,贾母便以“赞助+报销”的出资方式,为宝钗组织了一次生日会。
对宝钗来说,这既是一个荣耀,又是一个机会。于是当贾母问她“爱听何戏,爱吃何物等”时,薛宝钗就借花献佛,她“深知贾母年老人,喜热闹戏文,爱吃甜烂之食,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”。这样一来,薛宝钗的示好便不着痕迹:这礼物本可以大家共享,你送我礼,我投你所好,既表孝心又双方开心。贾母果然非常欢悦。
吃饭后再看戏,贾母又第一个让宝钗点。宝钗点了一折《西游记》,贾母非常高兴。后来贾母又让凤姐点,凤姐点了《刘二当衣》,贾母更高兴。这时,贾母又让林黛玉点,林黛玉便点了一出。曹雪芹没有写明林黛玉点的什么,也没写贾母的反应,但我们完全可以推测出林黛玉完全不会借花献佛、通过向贾母表心意来为自己加分。
紧急送礼来帮忙,解王夫人心结
除了贾母,王夫人亦是贾府的实权人物,诸如“驱逐晴雯”等事,王夫人就可先斩后奏。对于实际管理层来说,一般时候的送礼远不如关键时刻的送礼效果显著。
这不,王夫人因贴身秘书金钏儿被冤枉而投井一事遭到最大的公关危机,宝钗听说后忙第一时间赶到。先是言语劝慰:“多半他下去住着,在井跟前憨顽,失了脚掉下去的……纵然有这样大气,也不过是个糊涂人,也不为可惜。”并劝说王夫人多给现金赔偿。王夫人一听,便觉得宽慰。并补充说自己想给金钏儿两件新衣服,可现成的除了给林黛玉过生日做的两套,其他就没了。薛宝钗立即响应,将自己刚做好的新衣服取了两套来。王夫人对此既欣慰又感动,无形之中更加坚定了“扬薛抑林”的意识。
不惜成本送燕窝,打消黛玉防心
除了上层路线,薛宝钗对竞争对手也采取了关键时刻赠重礼表“攻心”。林黛玉身体多病,薛宝钗便不惜成本,送一大包上乘的燕窝和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,让林黛玉每天早上熬粥喝来滋补身体。被感动的林黛玉立即对薛宝钗说了很多心里话,其心理防线被彻底击破。
暗送戒指给袭人,笼络宝玉身边人
作为贾府集团的唯一合法继承人,贾宝玉一直是众人攀附的重要对象。薛宝钗深知,笼络贾宝玉的身边人,不但可以随时跟踪宝玉动态,而且还能在她们的进言中获得支持。不过,聪明的薛宝钗即使给她们送礼,也是相当有讲究的。拿贾宝玉的贴身秘书袭人来说,书中明提的一次送礼,她将史湘云送给自己赏丫头的戒指转送给了袭人。个中原因:一是袭人以前曾服侍过湘云,二者关系深厚;二是宝钗特意转送给袭人,显示出她视袭人为自己人。
这样一来,袭人在收到礼物时自然觉得自己受到双倍重视。这也就难怪,当史湘云听说此事后,感叹道:“我只当是林姐姐给你的,原来是宝钗姐姐给了你。”无形之中,宝钗在袭人的心目中又比林黛玉高出一筹。
面面俱到送礼物,巧妙赢得众人心
薛宝钗的哥哥下江南,回来后带了一箱子从南方买来的礼物。薛宝钗便针对收礼者不同,将这些礼物一一分配妥当,“也有送笔墨纸砚的,也有送香袋扇子香坠的,也有送脂粉头油的,有单送顽意儿的。只有黛玉的比别人不同,且又加厚一倍”,然后派人送去。为什么送给黛玉的不同呢?因为这些礼物多是从林黛玉的老家——苏州买来的。在书中,林黛玉在奔父丧回来后,也曾带过礼物,但不过是“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、迎春、宝玉等人”而已。
宝钗送礼,却是面面俱到。我们只要看看赵姨娘的反应就知道了:“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,会做人,很大方,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.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,他挨门儿送到,并不遗漏一处,也不露出谁薄谁厚,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,他都想到了。若是那林丫头,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,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?”
这正应了那句俗话:“礼到人心暖,无礼讨人嫌。”同是候选人,送礼的薛宝钗可比不会送礼也不送礼的林黛玉会把握机会多了。这也就难怪,宝钗即便没有获得宝玉的爱情,也能依靠舆论支持最终打败林黛玉,成功当选为宝二奶奶。
新闻中心